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0版:大时代

百年石家庄自信从容

石家庄日新月异

如果说“火车拉来一个石家庄”可以算这座平原城市的传奇起点,那么,1947年的解放则是石家庄崛起的开端。作为“开国第一城”,石家庄的地位由此不同。从解放区的稳固后方到冀中南工业重镇,再到河北省省会,直至今天成为京津冀的区域腹地。石家庄,百年沧桑,并将愈加璀璨。

11月的石家庄,已有浓浓的秋意,夕阳缓至,天空消弥最后一丝明媚,大石桥头,两座石狮静默相守,岁月雕刻下的斑驳旧痕在斜阳下愈显沧桑。

大石桥,这座建于1907年的旧迹,看见过老石门的商贾云集,经历过战争的硝烟炮火,也见证了新城市的耕耘收获。

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

说起石家庄的历史,大多习惯从“铁路”开始。

1902年至1907年,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修通并交汇,使得原来属于获鹿县的蕞尔小村——石家庄,开始了由乡村走向近代城市的萌芽,并形成了以正太车站为原点向外逐步扩展的趋势。

汽笛轰鸣,车轮滚滚,火车在大石桥下穿行,也拉动着一座新城疾步如飞,石家庄很快成为晋冀两省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居民剧增,日益繁华。交通通,一通百通。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后,同年正太铁路总机厂(俗称铁路大厂)竣工,1922年大兴纱厂建成,1925年炼焦厂20孔焦炉投产。

“火车拉来的城市”,对于石家庄城市的源起,这样的描述十分普遍。“实则不妥!”在石家庄市政协原副秘书长、石家庄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栗永看来,中心城市在滹沱河流域崛起是历史的必然,石家庄可追溯更为久远的历史渊源。

“滹沱河沿岸城市的肇建、兴衰、迁徙是有规律可循的,石家庄所在区域地处东西、南北交汇要地,古代以水运为主,一千四百余年前滹沱河南岸便有了东垣故城的繁盛,之后又有了北岸真定的兴起,而石家庄现代新城的崛起,也是现代交通带来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性变革。”栗永特别强调,为此,著名文物专家谢飞、建设部派驻石家庄的城市规划专家宋喜信明确指出,东垣、真定、正定、石家庄,是滹沱河流域一脉相承的中心城市。

从“死城”到新兴工业城市

地理的优势,为石家庄城市发展带来便利,但也让它难逃战火。1937年,欲吞并华北、灭亡全中国的日寇占领战略要地石门,大量驻屯侵略军;1945年日本投降,抢占石门的国民党军队继续大量修建各种防御工事,未搞任何市政建设,石家庄成为一座“死城”。

战火给石家庄留下了血色的苦痛,也蓄积了奋起的力量。1947年11月12日,当红旗飘扬在大石桥旁的正太饭店上,石家庄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栗永认为,“解放”,让石家庄迈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它不仅创造了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创例”,成为华北新的政治中心,为中共中央立足西柏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石家庄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试验田和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期。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资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石家庄被列为‘一五’国家重点发展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石家庄便迅速崛起为轻纺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1968年,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在栗永看来,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实,早在1953年就有将河北省省会迁驻石家庄的计划。“1947年以来,石家庄聚集了大量精英人才,并凝聚成一种实干、进取、创新的精神,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逐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为它成为省会城市创造了条件。”

1968年后,作为省会的石家庄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完备的工业体系也在此间基本成型,由一个以轻纺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向综合性全面发展,逐渐成为河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开放包容的平民城市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向前,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又赋予了石家庄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石家庄大胆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让栗永印象深刻,“石家庄引‘包’字进城,创造性地实行了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环节的‘撞击反射式’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随着改革逐步深化,石家庄也驶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走在改革路上的石家庄让“外来人”苟志俊感受最深的则是开放和包容。原籍四川广安的苟志俊20世纪80年代来石,“生活于此,很自在轻松,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排外。”

“我留在石家庄,一条宣传语功不可没。当年,中山路地道桥上有一行红字‘住在石家庄,了解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它让我感受到,这座质朴的年轻城市渴望被接纳、被了解、被热爱。”

从部队转业到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的苟志俊,30多年时间里,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石家庄的点点滴滴,当年那条温暖过他的宣传语让一个外来者有了动力,如今他已是石家庄史志专家。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的商业发展最有看点,最早在广安大街形成了全国大型商业市场,之后新华集贸、南三条市场、青年街市场等迅速聚集,而这些市场里的商户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在苟志俊眼里,石家庄正是以它开放和包容的城市性格和魅力广纳人才,城市人口迅速聚集,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国际新城自信前行

百年磨砺,百年荣耀。大石桥依稀当年,城市却变了大模样,当年的“土家庄”已经被人们唤作了“国际庄”。

城市的经济越发展,对文化也会越重视。正在编制的石家庄第五期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与保护成了重要内容之一。

“石家庄近代城市虽年轻,但是它生长的这片土地是古老的。”据石家庄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一室副主任孙尚亮介绍,新编总规中,东垣故城遗址公园列入其中,通过对城市历史的寻根,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去领略这片古老土地的灿烂文明。

石家庄近代城市的发展与铁路的兴建密不可分,老火车站区域可以说是近代城市发端的原点,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未来老火车站周边区域也将被建成展示“历史石家庄”的窗口,旧物古建会加以保护和修复。

历史与未来是继往与开来,古老与现代也并不碰撞和矛盾。在新编总规中,老火车站周边区域还将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在火车站南移之后继续保持这一区域的活力,焕发更加浓烈的国际范儿。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这是中山路地道桥上现在的宣传语,今天,石家庄正迎来国际新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前行的步伐也愈发自信和从容。

住在石家庄 热爱石家庄

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处采访时,记者偶遇一位50多岁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利用闲暇时间,她寻访石家庄的旧迹、场馆、公园。

“我快把石家庄的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走遍了,公园走了70多座。”每到一处,她都会仔细拍摄图片,包括周围公交站牌的信息,回到家中再整理详细的文字资料。

谈及行动初衷,她说,“旧迹场馆记录了特定时代的历史信息,延续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可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公园绿地则是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

在走访中,她深刻感受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幸福,“我走访主要是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石家庄的公交太便利了,到哪儿基本换乘次数不超过两次,如今地铁通车让出行更为迅捷;我们的绿地面积也增速很快,市容市貌让人赏心悦目。”

她的行走还在继续,“我计划退休以后把这些图片文字好好整理整理,放到网上,让更多石家庄人多了解石家庄,增强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也让来石的外地人知道咱庄里都有啥好去处。”

她不愿透露自己的名字,“不妨就叫‘我爱石家庄’吧。”她说,“我做的事情也没啥特殊的,其实每一个住在石家庄的人对它都是有感情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2017-11-12 2 2 燕赵都市报 c32614.html 1 百年石家庄自信从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