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8版:燕赵新闻

70个留守儿童的“爱之家”

献县成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协会

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

留守儿童合影

本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通讯员 左书忠 张晨

协会里的会员佩服他,因为他拿出自己的门店供协会免费使用;商业同行赞赏他,因为他诚信经商童叟无欺;留守儿童们喜欢他,因为他给了孩子们爱的温馨和家的温暖。他,就是献县乐寿镇油坊村的于向华。

助力慈善由善起 无私奉献因爱生

初中毕业那年,于向华的母亲去世了。母亲的突然离世,让于向华及家人心理上都受到很大冲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成绩优异的于向华放弃了学业早早步入社会打拼。

“踏入社会后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卖粮油、跟货车、卖早点等等,只要能挣钱贴补家用,没有喊过一句苦累。”回忆当年打拼的情景,40岁的于向华记忆犹新。但无论如何打拼,母爱的缺失都成为于向华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痛,孤独感、无助感每每在遇到困难时就涌上心头。“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很多好心人,辍学后几位老师都劝我复学,至今我还对老师们心存感激。”于向华说。

虽然过早失却母爱,但家人的呵护,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都给了于向华温暖。他发誓,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一定回报社会。2013年,于向华加入了献县阳光爱心社,从那以后,几乎每次公益行动都少不了他。

创办协会意念起

发动人员形初具

真正有了帮扶救助留守儿童的念头,是在去年第一次公益活动上。去年在团县委组织的一次帮扶的活动中,有一个叫李元昊(化名)的孩子给于向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元昊是小平王乡元昌楼村人,父母因故离家出走后杳无音信,爷爷肝癌去世,现和奶奶相依为命。帮扶活动中有一项叫“圆梦小小心愿”,李元昊的心愿是给奶奶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孩子在这样的境遇中非常懂事,依然热爱生活,孝敬老人,让我既同情又欣慰。”于向华说。

于向华决定成立一个致力于关心留守儿童的爱心服务组织。在于向华和朋友们的奔波组织下,献县留守儿童爱心服务协会于今年4月10日正式成立。经过几个月“滚雪球”式的发展,目前正式会员98人,志愿者200多人,并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志愿帮扶点对点

关爱留守一帮一

留守儿童爱心协会本着“全心全意、真诚奉献”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公益活动。两个月时间,经过于向华和协会会员们的走访,确定了70名留守儿童。在今年儿童节到来之际,他们决定给孩子们搞一个特殊的庆祝活动:“献县一日游——心手相牵,快乐成长”。

协会会员们出资雇车,带着24名留守儿童参观了献县单桥和马本斋纪念馆,于向华亲自当起了解说员,为孩子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述说了家乡近几年的变化,使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知识,让孩子们身心愉快地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

于向华欣慰地说,自己搞公益不孤单,很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像王维亚、贾路娜、田爱霞、张丽等,这些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留守儿童,我们不图名利,只想为留守孩子做点事。”于向华说。

公益活动不止步

寸草善心向阳开

协会骨干贾路娜说,于向华关注留守儿童做的不是“虚功”,而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为让协会有个办公场所,他把自己开办的“亿加红酒汇”二楼腾出来,自掏腰包买来桌椅,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协会成员张丽说:“于向华还联系图书馆提供1000余册图书与刊物供孩子们阅读,让孩子们能够学习更多课外知识。”自留守儿童爱心服务协会成立以来,于向华同会员们共组织爱心活动10余次,捐赠捐助善款20000余元,捐助儿童图书2000余册,为60多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获得了“献县希望工程特别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于向华所经营的门店也被县文明办评为“爱心门店”。

2017-09-21 献县成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协会 2 2 燕赵都市报 c23259.html 1 70个留守儿童的“爱之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