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23版:鉴藏周刊

祖父的“粮印”

祖父年轻时是一位粮食保管员,每天负责查看粮仓,祖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装满粮食的粮仓盖印,祖父拿起粮印,在装满的粮囤上小心翼翼地盖上粮印,那动作如同一位书法家或画家,在完成自己的大作后,在落款处盖上自己的印章一样惬意。听祖父说,他用的粮印有三个,而最喜欢的是“利民”粮印。后来退休了,这枚“利民”粮印,也伴随他回了家,每当有远方客人来时,祖父喜欢拿出粮印,问客人是干什么用的,客人猜不着时,祖父会一边示范,一边说这是粮印,话语里充满着骄傲和自豪。

祖父的这方粮印,长方形,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2厘米,正面中央刻有“利民”两个空心字,做工非常精细,刨得光滑平整,镌刻“利民”两字,纹络很深,楷书遒劲有力,让人看了很舒服。且笔画粗细匀称,很讲究搭配,如若用手指顺着笔画摸下去,会给人一种平滑的质感。粮印的背面中间钉了一根小方木棍,作为手柄,便于压盖时向下用力和使用方便。只是因为年代久远,粮印边缘有些磨损,斑驳不堪,失去光泽,但仍字迹清晰。

粮印,也叫粮封,是用来封盖粮仓、粮堆的一种特质的印版。材质一般有紫檀、黄花梨、松木、枣木等,正面刻有隶、篆、楷、行等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文字。印文有雕刻家族姓氏的,还有雕刻吉祥文字的,也有雕刻成各种吉祥图案、花草纹饰的。大多为阴刻。一方完整的粮印,除了正面的文字、图案纹饰外,背面还有一个印纽,中间还有一个穿孔,便于悬挂、携带。印纽的形状很多。在储存或临时堆放的粮食上面,加盖粮印以防偷盗,并作为信验的凭证。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官仓一般均用木板隔成方形的粮食囤,商号一般用芦苇席编织成圆形的粮食囤。当每囤粮食装满后,都要由2至3名保管人员在粮食表面压盖刻制好的粮印,确认这囤粮食已经封存。这2至3名保管人员所持的粮印图案各不相同,到了开仓用粮时,盖印人必须同时到场,各自检验所压盖的印模,看看是否完整,以此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的一些生产队,在秋收季节,场面上晾晒、碾打谷物,午间或夜晚将粮食堆起来,也要加盖粮印,确保粮食数量安全。

“印,执政所持信也”。粮印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凭证,在农耕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粮印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历史规矩,一种文化痕迹,将永远留存在人们记忆里。(李喜庆)

2017-09-14 2 2 燕赵都市报 c21623.html 1 祖父的“粮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