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21版:教育周刊

40年守护山里娃

李广带孩子们上课

教师,是一个温暖的词汇。他们用自己的默默付出,陪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而我们,总是在长大后,才懂得他们的伟大。

在全国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我省两名教师代表,在此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借此机会,也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教师致敬。

本报记者 王君星

李广所在的莫里莫村幼儿园,地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下,全村11个居民组分散居住在方圆20多华里的三条深山沟里,只有一条蜿蜒的村路与山外相连。40年来,李广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由普通老师到学校的负责人,他亲眼目睹了一些进出的老师,因为环境艰苦,条件差,都不愿在这里落脚。可为了给山沟里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却扎根这里,一待就是40年。

为改善办园条件 当木工瓦工

2004年,随着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资源整合,莫里莫村小学改办为幼儿园,原本顺着一溜山坡上建起的校舍高低不平,破烂不堪,一遇到大雨天,院内沟壑纵横,砂石遍地。为了给孩子们建造一所美丽的校园,李广自己当起木工、瓦工,用肩扛、手搬、车推,备石料、平整院落、砌围墙、垒月台……

李广说,每次外出参观学习,看到外面学校的模样,他都感觉愧对学生。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享受同样的环境,他始终把改善办园条件当做自己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幼儿园院内需要硬化,他趁村里铺设水泥路的机会,多次主动找到村领导协商,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为了不耽误上课,他趁暑假开工,亲自上阵,全程监督,白天与工人一道铺沙抹面,晚上还要挑灯夜战,设计图纸。奋战了8天8夜,终于完成了校园生活区、活动区硬化,铺设甬路800平方米。家里人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都心疼地说:“该歇你就歇歇吧,你都多大年龄了,不要逞能了。”他觉得他们说的有理,但就是怎么也停不下来。

用心血浇灌出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广就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始改善办园条件。当时,他与村里协商,把100亩荒山划归学校作为校山。他亲自上阵,刨坑整地,栽植松树。从那以后的30多年,不论寒暑,他一直义务担任护林员,踏坑、除草、修枝、打杈,常年管护。如今这百亩校山成为幼儿园永恒的财富。2007年,学校采伐其中一部分树木,收入了4万元。对当时的农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李广把这笔钱全部用于翻新校舍,安装暖气,焊制安全护栏,他还购置室外大型玩具、幼儿休息用床、电脑、打印机、收录机、饮水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图书、餐饮工具等,以满足幼儿生活和活动的需要。

多少年来,吃水问题一直是学校的难题。学校用水要到百米多外的水井担水。自1989年任学校的负责人以来,李广曾想方设法打过三眼井,前两次因无水失败,第三次打的井每年只有夏季有水。2011年,学校终于在水务局争取了一个打井项目,那时他全天出工,每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但看到打井成功,一切苦累都抛之脑后了。

“生命诚可贵,育人价更高。”如此简单的一句话,支撑着李广走过人生大半辈子,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孩子们,洒在大山里。

一人一校一世界 他扮演多重角色

自2007年起,校园里教职工只剩李广一人,他既当园长、教师,也当保姆、园林工、清洁工、维修工。每天早晨,他都会提前到校,打开校门,清扫院落、教室、活动室、厕所,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傍晚,他目送一个个孩子被家长接走后,才踏上回家的路。

几十年来,李广守着清贫和寂寞。尽管全家如今仍住在80年代的土房里,可他却感到很富有。他所在的园舍,如今已变成独具农村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百亩校山也成了幼儿园永恒的财富,他先后曾55次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09年荣获“河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教师节前夕,他荣获“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从19岁到59岁,他走过40年的平凡岁月,整整教了三代人,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他用自己的汗水播撒着山里的希望之花。

2017-09-13 2 2 燕赵都市报 c21400.html 1 40年守护山里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