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1版:河北故事

哪里需要到哪里,他守护塞外林海18载

赵建忠在二道梁作业区入口。

平顶山海拔1834米,赵建忠所指远处山梁就是他所在的二道梁作业区。

本报驻承德记者 张斌 通讯员 刘海波 文/图

赵建忠,丰宁满族自治县平顶山林场的一名普通职工。

参加工作25年来,除了被抽调到县森林公安局扑火大队的那7年外,其他的18年里,赵建忠始终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作业区。两三个人的作业区,大多数的时间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一日三餐要自己动手,每天巡山后的娱乐就是听会儿收音机,或就着微弱的烛光看会儿书……18年换了5个作业区,他坚守着塞外的青山林海。

无论哪样工作, 他都认真对待

从张承高速丰宁东下道,到河村再往西北走十多里地,就到了平顶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这就是赵建忠现在守护着的平顶山林场二道梁作业区。沿途的山几乎都是光秃秃的,而一入林场的作业区,则是别有洞天,窄窄的水泥路两侧,尽是十几米高、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

“外面的山归村里所有,因为种树种不活,乡亲们也就不愿意种了。我们林场不一样,今年种不活,明年会补种。”平顶山林场书记徐立说,“平顶山森林公园是2014年开始建设的省级森林公园,占地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2%。赵建忠原来在刘老虎沟作业区,2012年调到二道梁作业区。他是我们林场的先进典型,把部队的优良作风都带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些年,他在基层护过林、施过工、放过牛、救过火、卖过菜,无论哪样工作都认真对待,可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赵建忠今年47岁,个子不高,身板挺直,小平头,黑黑的脸膛,戴着一副眼镜。他的老家在丰宁南关乡黄土梁村,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和两个哥哥都当过兵。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个军人。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家里人都跑出去了,把我忘到家里了,是住在我家的解放军又跑回来把我抱出去的,所以我特别敬仰解放军。小时候看电影就爱看打仗的,董存瑞、杨子荣等都是我崇拜的对象。”

当年在部队期间,赵建忠训练刻苦,军事过硬,半年就被提升为副班长。整个兵役期内,他由于表现出色,先后获得支队嘉奖两次、连队嘉奖五次,并于1991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山火袭来, 轰隆隆从头顶烧过

1991年底,赵建忠复员回到丰宁。鉴于他在部队的优秀表现,县有关部门在安排工作时为他提供了不少岗位,他选择了林业局。“可能是从小在山里长大的缘故,我对林业情有独钟。”赵建忠说。

1992年初,赵建忠到坝上外沟门林场的永泰兴作业区当上了一名护林员。

“那是我们县最北的林场,离外沟门乡30里地,回趟家要凌晨三点起床,赶到乡里搭乘早上六点半那趟唯一的班车。那会儿,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护林防火、看山禁牧。”在永泰兴作业区,赵建忠唯一一次回家过年就是1992年,之后的每个春节都是在作业区一个人过的,“我是党员,要把方便让给群众。”

1997年,赵建忠经人介绍与孙旭华喜结连理,同年又被调到丰宁最南端的两间房林场西两间房作业区任护林员,离县城90公里。

2004年,丰宁森林公安局组建扑火大队,赵建忠被借调到扑火大队,并被选为中队长,他也得以回到县城。那一年,他的女儿已经6岁,一家人过了第一个团圆年。

“在扑火大队的7年多,大大小小的火情经历了不下二三百起,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场大火。”赵建忠回忆说,“2006年胡麻营乡白菜东沟大火,那天风特别大,我带着中队刚在对面山梁上准备好灭火弹、灭火机,就听到跟火车隆隆声一样的火声。当时我说,‘打开灭火机、趴下。’声音还没落,大火就直接从我们头上烧了过去,所幸我们都穿着防火服……还有2008年大滩那场大火,出动了近千人灭火,奋战了12个小时终将火势控制住,待大火完全扑灭,已经是次日凌晨一点多了……”

由于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赵建忠先后3次被丰宁森林公安局授予防火先进工作者称号。

林场哪里有需要, 他就到哪里

2011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赵建忠又被调到平顶山林场刘老虎沟作业区任主任。虽然叫主任,可是手下只有两个兵,工资也不多拿一分,但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护林防火、看山禁牧外,还有了造林的任务。

刘老虎沟作业区海拔1650米,是坝下海拔最高的作业区,一到冬季大雪封山,经常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人,不仅没通电,手机也没有信号。于是,赵建忠又过上了“原始生活”,每天早晨七点开始巡山,三四十公里下来,等回来时基本都快天黑了,大家轮流做饭,晚上听听收音机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娱乐。

因为有扑火大队的工作经验,赵建忠深知山火无情,对防火工作特别重视,他来作业区后发现防火标语少,于是对林场的标语牌进行加密,自己做了40块小木牌,写上防火标语,摆在公路沿线,又增加了几十面防火红旗。因为所在作业区防火工作始终走在前列,他连续三年被总场评为防火先进个人。

每年5月到6月是作业区植树造林的季节,赵建忠之前没有造林经验,就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这里土质薄,树坑的宽度、深度必须达到标准,必须提醒工人栽苗时不要‘窝根儿’、培土时提提苗,否则树苗就难以成活。”赵建忠说,“第一年造林,因为没经验,一千多亩的苗木成活率才70%,没达到85%的标准,等到第二年有了经验,成活率就达标了。”

“造林工作难的是雇人,因为林场职工少,造林季节性又强,所以必须雇临时工。但是周围村民都嫌每天七八十元的工资少,工作又危险——我们这里的山基本都是四五十度的斜坡,有的地方都站不住人——都不愿意来,赵主任就一个村一个村地去请人。他工作上有能力。”赵建忠的同事聂凤军说,“他人热情,工作上雷厉风行,还保持着部队作风呢。看我们的寝室,统一买的床单,行李也都得叠得见棱见角。我们自己住着也舒心。”

2012年,林场又把赵建忠调到了二道梁作业区任主任。二道梁作业区面积一万三千多亩,入口处设置了检查站,过往行人、车辆都要受检,而作业区仅有他们两个人,赵建忠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2012年,我妻子在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结节。当时,医院建议手术,我因为工作忙,也没当回事。”赵建忠说起妻子孙旭华的病深感愧疚,在作业区的这十几年,他每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一个月,家里大事小情都是妻子一个人担着,“直到2013年11月,医院说,我妻子的甲状腺结节已经发生癌变,必须马上手术。我这才跟亲朋借了几万块钱给妻子做了手术,所幸她现在恢复得不错。”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2012年,赵建忠连续两年获县政府嘉奖,2013年被县政府记三等功,2014年度被承德市政府记二等功并被评为承德市先进工作者。

说着自己这些年的这些事,赵建忠说,“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事迹,我很感动,与塞罕坝的老前辈们相比,我还差得远。今后,我还要学习塞罕坝精神,像塞罕坝的前辈们那样,一辈子扎根林业,做一名绿色守护者。”

2017-09-01 哪里需要到哪里,他守护塞外林海18载 2 2 燕赵都市报 c19086.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