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21版:健康周刊

秋意渐浓时 谨记润肺防燥

石家庄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 王志成

“秋风振秋晓,万境一凄清。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处暑过后,秋意渐浓。万物开始收敛、阳气渐渐消退,而阴气逐渐生长,同时也带来较为凉爽的天气。与此同时,由于秋天的天气不断收敛,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而成为肃杀的气候,也进入了秋燥时节。石家庄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王志成表示,此时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变,故处暑养生重点在于养阴护阳、润肺防燥。

本报记者 檀亚楠

饮食润一点 助养肺

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性喜清肃濡润而恶燥,所以称肺为娇脏。王志成表示,秋燥秋邪则以干涩伤津和易于伤肺为特征。在功能上肺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伤及人体,故燥邪最易伤肺。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口、鼻、咽、唇等官窍干燥,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皮肤、毛发干枯不荣等,因此饮食方面应注意润肺。

王志成说,根据饮水习惯和需要,较平时要多饮用一些白开水、豆浆、牛奶、淡茶、蜂蜜等,应少量多次最佳,以养阴润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能够帮助我们补充体内的津液。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无机盐和纤维素,可以改善秋季燥气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可在餐食中加入百合、莲子等一些清补的食品,以助养肺;忌食含有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煎烧烤的食物,多食易助燥伤阴,加重症状。因此,秋季养生,最好不吃这些食物。

脾气小一点 防秋燥

“燥”为秋天的主气,是一年四季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候正常反应之一,如果反应太过或人所不及就会成为致病因素,是自然界中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形成的、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我们称致病“邪气”。

燥邪致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以实多见,内燥以虚为主。外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别。燥邪为病,由于寒热邪气不一,故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夏热之气未尽,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人体,病多温燥。深秋近冬,凉风肃杀,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病多凉燥。故入秋时节应根据人体体质的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变化,辨证防护,防治燥邪伤肺,以利肺脏功能正常,不受燥邪侵袭。

王志成指出,精神调养也是防秋燥养生的一大重点环节。脾气暴烈,肝火偏旺,火易伤津生燥。到了秋季,由于秋燥的影响,现象更是明显。因此,要尽量脾气小一点,坚持遇事不冲动。

睡觉早一点 解秋乏

漫长而又炎热的伏天终于过去了,本想着出伏后身体会轻松自在些,但没想到依旧是浑身懒洋洋,哪儿都不想去……时常犯困,四肢乏力,任凭夜晚睡饱8小时,第二天醒来依旧觉得疲乏不堪……

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秋乏”实则是夏季耗欠下的一笔“身体债务”,是向机体发出周期性修整的信号,因此我们应给予重视。

秋季来临,阳光的照射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适当的多晒太阳,使人心情开阔,更有精神,缓解秋乏。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比如登山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此外,王志成提醒,处暑之后,昼夜温差相对较大,不适合露出胳膊,穿衣服时不适合穿得太多或是太少,根据体温适宜就好,避免减弱自己身体的防御机能。如果中招秋燥,就容易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2017-08-25 2 2 燕赵都市报 c17103.html 1 秋意渐浓时 谨记润肺防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