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7版:燕赵新闻

沧县枣农痴迷 六百年非遗“枣木艺”

如果有人愿学,他愿免费教

本报驻沧州记者 韩泽祥

8月24日,几个中学生趁着暑假赶到沧县张庄子村张巨升家里,学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氏枣木艺”。53岁的张巨升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胸中要有造型,哪怕是根歪枝,也要就势随形。”

据了解,张庄子村张氏家族从明永乐二年自山东迁到沧州后,就把枣木加工技术带到了这里。“太祖父张大亨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工艺。”张巨升说,这套工艺主要概括为八个字——遴、净、汲、阴、样、制、磨、漆。“遴是选材,净是去毛刺,样是放大样。汲,是泡水,老枣木得在池子里泡一年半。阴,是阴干,把枣木捞出后,再阴干一年多……枣木阴干时间长,时间短了会开裂。”

在张巨升的院落里,堆满了盖着两层毛毡的古枣木。屋内,“木墩”“花架”“茶海”等枣木制品既沧桑古朴,又大气磅礴。“作为金丝小枣之乡,我们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沧县文化馆馆长孙健介绍说,由于挂果率、枣品质等原因,每年都有一批老枣树被淘汰,即便如此大多农户还一直把枣木当柴烧。“枣木艺”传承人张巨升化废木为神奇,不但创作了大批的枣木自然艺术作品,而且还一直义务传授着这种独特的技艺。

“有泄气的时候,一个地道的枣木艺从最初的选材,再到制作得用两年。不痴迷坚持不下来,每一个边角都经过了无数次修整和打磨。”张巨升说,他从1980年学艺到现在,对枣木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张巨升说,在喜好者的眼中,“枣木艺”就是“金疙瘩”。“我经常去转悠,遇到喜欢的就买,买来就放在家里,然后开始琢磨制作。”他介绍,看见枣木就挪不动步,就这样一年年坚持下来,家里已经存放了近60吨枣木。

“收入并不乐观,也曾想到放弃,但望着堆在院子里的枣木,我很快冷静下来,还得接着干。不干,600多年的手艺不就失传了?!更多的是责任,为了传承。有喜好这项技艺的,咱就免费教。”张巨升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学习“枣木艺”的队伍中,传承发扬这项独特技艺。

2017-08-25 如果有人愿学,他愿免费教 2 2 燕赵都市报 c17054.html 1 沧县枣农痴迷 六百年非遗“枣木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