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06版:燕赵新闻

中医世家三代悬壶济世八十余年

正在为病人抓药的张勇。

本报驻邢台记者 卢玉辉 文/图

在新中国成立前,内丘县的张金海因为谋生来到沙河市沙河城,学习中医并参与创建了沙河城益合公(即沙河城镇卫生院前身),在沙河城一带行医60多年,救死扶伤,赢得了村民的尊敬。他的儿子张勇子承父业,继续在沙河城行医,退休后放弃高薪邀请,返聘回沙河城卫生院,现在张勇的儿子张玉明又接过救死扶伤的接力棒,张家祖孙三代,践行着悬壶济世的传统。

背井离乡当药房伙计

在沙河城说起益合公,说到张金海,很多上年纪的人都还有印象。“医德、医术都很好,我们看病都找他。”在沙河城不少老人还记着这位已离世的中医大夫。益合公是沙河城镇卫生院的前身,位于沙河城南街路东,1929年弓尽臣开办中医诊所“益合堂”,1934年更名“益合公”,当时的张金海是益合公的顶梁柱。

据张勇讲述,张金海1915年出生在内丘县梁元店村,因为家境贫寒,16岁来到沙河城益合堂成了一名伙计。“益合堂非常有名,和北京的同仁堂都有联系。刚开始时,我的父亲当伙计,学中医。”张勇说。

“那时候不但注重医术,更注重学徒的医德。”张勇说,当时学医的有三个人,一天掌柜无意间把两个铜钱掉在地上,张金海和另外一个伙计把捡到的钱上交了,第三个人自己留下了,两天后第三个人被开除,剩下两个人则学到了医术。

十年以后,张金海独自坐堂,凭借出色的医术在当地创出了名气。1963年沙河老城经历了一次洪灾,洪灾过后,弓尽臣、张金海、靳炳南三人以个人名义各筹资600元,重新修建了卫生院。“那时候真苦,家里还有老人,一两个月回一次家,40多公里的路,要走一夜。干一天活再回卫生院。”张勇说,1979年父亲退休后,又被返聘回了卫生院。

背《汤头歌》学中医到凌晨

张勇现在已退休,被沙河城卫生院返聘后继续工作。他出生在沙河城,从小就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和张金海一样,16岁高中毕业后就跟父亲到了沙河城卫生院学习中医,同样从学徒做起。“实际上学中医是非常枯燥的,背《汤头歌》,熟记人体的各个穴位,熟知500多种常用中草药的药性,基本上都是晚上1点睡觉。”张勇说,实在太困了就用筷子绑上棉签,沾点儿凉水抹在眼睛上。

后来抓药,只要随手一抓,分量就丝毫不差,在学徒期间,他跟着父亲去一户村民家中给病人针灸,张金海扎上针以后,张勇负责起针,半个月后,病人康复了送给他一只熏鸡表示感谢。“上世纪70年代,能有只熏鸡是非常了不得的,当时也没觉得怎么样,后来我父亲知道了,硬逼着我把熏鸡给退了回去。”张勇说,在跟父亲学医期间,走遍了沙河城周围十多个村子。

23岁那年,他开始坐诊,虽然村里有其他的赤脚医生,但是村民还是喜欢找他。1998年,张勇参加河北省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师。张勇说,从坐诊以后,晚上几乎就没休息好过,虽是坐诊,但还要经常出诊,尤其晚上哪怕睡得再香,只要有病人敲门,背起药箱就出门了。

让病人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从学医开始,张勇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也是他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传统。“能花大钱的花少钱,能不花钱的就不花钱。”这是张勇秉承的行医理念。“张医生你看孩子身上起了很多的红疙瘩,还痒。”在记者采访期间,一位患者带着孩子过来看病。

张勇托着孩子的胳膊仔细看了一眼说:“没事,回去用臭蒿的嫩尖,擦两遍就没事了。”“就这么简单?”孩子的母亲有点不相信。张勇说其实病情不重,用点土办法就能治好。类似这样的事,经常在他行医的过程中发生。

张勇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小瓶,里面是他配制的药粉,专门治疗耳病的。“一些症状较轻的,拿管吹进去一两次就好了,成本就几块钱,也没必要再收病人的钱。”张勇说,块儿八毛的事,能免就免了。中医更多的是讲究传承,张勇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一边给人治病,一边收集各种民间药方,他常看的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是父亲留下来的,其中有张金海总结的治病良方,也有张勇改进的偏方。

祖孙三代行医史

即沙河城卫生院的发展史

两年前,张勇从沙河城卫生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休,石家庄、邯郸多家医院要高薪把他聘走,但是张勇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对这里的感情太深了,舍不得走。”张勇调侃,自己是个穷院长,但沙河城卫生院却在当地是就医条件最好的卫生院,从最初的几间土坯房,简单的设备,到现在盖起了楼房。

“我们一家三代的行医史可以说就是沙河城卫生院的发展史,到现在有内、外、妇、中医科,还有B超、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张勇说,如今自己的儿子也在卫生院上了班。

“医德就是亲民、爱民,面对各种患者要尊重、理解,不希望小病大治,从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张勇说,每一个患者的家都是工作的场所,从出诊到现在的坐诊,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进步,医生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

“‘术’不仅是治疗水平,还包含医德,对患者的关心、爱心,是医理、药理、病理三者的有机统一和结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学者胡顺安教授认为,张家三代人的经历体现的是父子的传承,是对医术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以及对医德的维护。

2017-08-24 2 2 燕赵都市报 c16745.html 1 中医世家三代悬壶济世八十余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