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4版:周末/揭秘

神秘水鸟惊艳康巴诺尔

文/本报驻张家口记者刘雅静 图/武玉章

有一种鸥鸟,被命名只有70余年,人类真正认识它还不到30年。命名者或许带有相识恨晚的愧意而为它取名作“遗鸥”。遗鸥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遗鸥那黑白色的外表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7年6月2日,在河北省康保县美丽的康巴诺尔湖畔,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授予河北省康保县为“中国遗鸥之乡”。这是我国首次命名的遗鸥之乡。全球遗鸥数量约1.2万只,约有6500只在康巴诺尔湿地繁殖,是全球最大的遗鸥栖息地与繁殖地。

爱鸟人拍到“康巴诺尔精灵”

2014年4月14日,北京湿地研究中心专家洪剑明教授等一行3人在康巴诺尔湖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近3000只,占目前全世界已知遗鸥种群数量的约1/4,它们绝大部分都在湖心岛上活动。这一发现使康巴诺尔成为继红碱淖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处大规模的遗鸥迁徙停歇地,也使康巴诺尔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因此成倍提升。 至此,康保人才确认原来这种“身穿白衣、戴着黑头巾、长着黑眼圈,看上去十分惊艳漂亮”的水鸟有个名字叫“遗鸥”。 遗鸥出现在康保康巴诺尔湖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康巴诺尔湖不断有迁徙的水鸟栖居,遗鸥数量达600只,只是这些神鸟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它们吸引着鸟类爱好者武玉章和杨德森等人的注意。 武玉章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拍摄遗鸥图片数万张。 2010年6月22日凌晨四点,他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练一会字,然后带上相机,踏着晨雾来到康巴诺尔湖畔,开始了又一天的水鸟拍摄活动。 这天和往常一样,他选好位置,支起三脚架,静静地观察着湖面的动静。忽然,有两只靓丽的倩影闯入镜头,身穿白衣、戴着黑头巾、长着黑眼圈,看上去十分惊艳漂亮,于是他迅速按动快门,让这些天上来客永久地入住镜头,留下在康巴诺尔湖翱翔的美丽瞬间。 自从拍摄到这种水鸟后,武玉章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因为这种鸟他之前并未见过。他查询了很多鸟类的资料却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这成了武玉章心中的一个谜,他在不间断地搜索寻找,他将这些照片以“康巴诺尔精灵”为文件名称保存,他继续追踪拍摄,为其分类建档。

结缘“神鸟”潜心观测遗鸥习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武玉章在浏览摄影网站时,猛然发现了遗鸥,其长相特征和“康巴诺尔精灵”如出一辙。虽然还不能确认这种水鸟就是遗鸥,但是武玉章却对“神鸟”更加上心。 他开始对各时期、各季节、各时间段的遗鸥活动轨迹细心观察认真建档。 武玉章发现,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其他地方不繁殖。“每年4月中旬,遗鸥陆续飞来。遗鸥巢无一不在湖中之岛上。湖周边从未发现遗鸥鸟巢。”武玉章将他多年的观测告诉记者:“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遗鸥会集体护巢。如有人或天敌接近巢区,所有亲鸟几乎倾巢而出,在巢区上空狂飞乱舞,大声惊叫,有的不顾一切地向下俯冲,有的居高临下排泄粪便对付入侵者,令人恐惧退却。遗鸥的繁殖期为5-6月份,5月初即见有个体开始营巢。每窝产卵2~3枚,也有1枚或4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并有褐色或黑色斑点。刚出壳的雏鸟体重为50克左右,全身披有浅灰色的绒羽,嘴、脚均为黑色,趾间有蹼。出壳后的第二天就可以行走,在亲鸟的嘴里啄食,但十分怕冷,时常依偎在亲鸟的翅膀下面。每年10月下旬,湖面结冰初期,遗鸥携带全家老小阖家南迁。”

年复一年,武玉章为春天初来的遗鸥交配、孵化繁育、抚育小鸟等拍下了大量珍贵的镜头,这是绝无仅有的。

经过8年多的观察、研究积累,武玉章共计拍摄遗鸥照片近3万张,为遗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摄影数据库。

择湖而居 回归康巴诺尔安家

遗鸥之乡——康巴诺尔为蒙语,意为“美丽的湖泊”。康巴诺尔湖位于康保县城南缘,距县城中心1.5公里,是塞外一个离县城近、湖面大、鸟类多、生态系统保护完好的天然湖泊湿地。2012年12月30日被国家林业局评审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康巴诺尔湖湿地面积183公顷,湿地公园总面积368.1公顷,湿地率达49.7%。

康巴诺尔湖湿地是鸟类的乐园和赖以生存的家园。湖内有一个湖心岛,更是鸟的天堂,每年暮春或早秋时节,不计其数的候鸟途经康巴诺尔湿地,或度夏、或越冬、或繁衍后代。园内生态系统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累计植物共有159种,陆生脊椎动物168种,其中鸟类13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大鸨、金雕、遗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天鹅、鸳鸯、苍鹰;还有省级保护野生动物蒙古百灵等。而如今,在康巴诺尔湖栖息的鸟类数量最大的是遗鸥。

遗鸥被称为坝上神鸟,因其多生活在栖息于海拔1200-1500米的沙漠咸水湖和碱水湖心岛中,直至上世纪才被专家认知并命名。

据北京湿地研究中心专家洪剑明教授介绍:遗鸥最早生活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湖、蒙古国高原沙漠咸水湖岛上,中国和俄罗斯交界处的呼伦巴尔湖一代曾有1000多巢的繁殖群,但由于生态恶化20世纪90年代绝迹。

曾经,遗鸥只剩下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神木县的桃-阿海子有发现,但后来由于湖水少,遗鸥出现弃巢弃湖行为,南下到陕西省红碱淖生存发展,最多达到7700多巢,但后来湖泊整体呈现“缩水”局面,水质也不断恶化,遗鸥数量锐减少,到2015年只剩下4000多巢,2016年只剩下2000余巢,其余大多迁徙至康保境内的康巴诺尔湿地公园。

建好后花园 引更多珍稀候鸟

保护好康巴诺尔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正是成立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目的。

2015年康保县大力改善康巴诺尔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在湖中垫高了湖心岛,使遗鸥数量由最初的800多巢迅猛发展到2016年的3100多巢6500只,占世界遗鸥总数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康保境内不仅有康巴诺尔湖泊,境内附近还有大盐诺儿、小盐诺儿、泡子、淖儿、小水洼,适合遗鸥繁殖觅食。

截止到2017年6月,县政府建设大门广场、生态隔离带、观鸟平台、水栈道、宣教中心、湿地植物展示园等,初步形成围绕湿地的观音山、聚宝山等三个森林公园,建成观鸟平台3处,通过垫高、隔离等技术措施建成鸟岛3处,建设环湖隔离带1500米,实施湿地恢复工程15.3公顷,修外围砂石路1300米、围栏围封10千米,建成分水湖1处。一个以保护遗鸥为中心的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初具雏形。

当地水鸟保护者医生麻喜荣开设了专门的禽类诊治门诊,对受伤遗鸥等鸟类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得知康保成为遗鸥大县之后,年近70高龄的武玉章等人吸引动物爱好者为康巴诺尔湖免费投入鲤鱼、鲢鱼、鲫鱼等鱼苗,希望湖中栖息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珍稀候鸟来湿地公园筑巢安家。目前,康保民间遗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在申请当中。

随着国家、省市县领导和专家、学者对生态保护和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视,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遗鸥在康巴诺尔湿地公园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6500只,每年都有大量的小遗鸥得以繁殖和存活,使这一濒危的世界珍稀神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康保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遗鸥之乡”。

2017-07-09 2 2 燕赵都市报 c6869.html 1 神秘水鸟惊艳康巴诺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