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日头条 直播间 一点号
第12版:观点

肥胖更隐秘的问题 是被歧视和心理压抑

数据

全国哪个地方的人最胖?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称:

总体而言,北方人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人。其中,天津的超重率全国第一,为40.9%,西藏的超重率最低,为18.4%;北京的肥胖率全国最高,为25.9%,海南和广西的肥胖率均最低,为5.7%。

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异样的关注或揶揄,让他们陷入尴尬。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肥胖者会通过别人的异样关注而深信自己属于懒惰,不爱运动的那种人。

2017年5月上旬,上海市民办小学举行“幼升小”面谈,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把家长也列为考察对象,考题难倒了众多家长。家长的肥胖居然成了一些学校的考察目标。家长太胖,孩子就可能不被录取。这事引起了一些家长和公众的愤懑,认为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歧视。

如果考舞蹈学校,根据家长的身材预测学生发育走向,也无可厚非。但孩子考的是小学,也要看家长身材,就有些过分了。

但是,也有人支持学校这么做。理由是,生活和学习要求的是自律,自律就是积极主动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位家长很胖,体重超标,健康亮红灯,还是不肯减肥,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自己的身材都管不好,怎能管好人生?家长不自律,孩子怎会自律?

这种反驳似是而非。肥胖的成因太复杂,显然不只是人的不自律,管不住嘴,迈不开腿那么简单,至少是遗传、环境和后天行为方式的复合和叠加。换言之,肥胖有难以控制的先天因素。

以家长在吃喝或锻炼上不自律,进而怀疑孩子也不自律作为肥胖的依据,就不录取肥胖家庭的孩子,有些强词夺理。不过,从另一面看问题,肥胖的确有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无节制、不愿意锻炼的因素。

让人伤心的是,肥胖者难以排解的自卑和自悲,可能导致隐性抑郁,慢慢地影响生活和工作。另一项最近发表的研究调查“肥胖歧视”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肥胖者感觉到自己由于太胖而受到他人的歧视,他们的锻炼和活动会比其他人有明显的下降。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长期追踪调查的50岁以上的5400名志愿者的相关信息。那些感觉到自己因为过于肥胖而受到外界歧视的人,每周参加至少一次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运动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低66%。

原因在于,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不希望自己在锻炼的时候吸引他人异样的关注或揶揄,让他们尴尬。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肥胖者会通过别人的异样关注而深信自己属于懒惰,不爱运动的那种人,除了自惭形秽,从而破罐子破摔,认为不必过分地锻炼身体以减肥。而且,他们认为,锻炼与否,结果也并不会有多少差异。

因此,面对肥胖,既要找到原因,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积极的减肥,也要有配套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他人应当克制对肥胖的歧视,给肥胖者创造宽容的健身氛围,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中国青年报》)

推广绿色生活 缓解肥胖焦虑

近日,多家媒体转载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从这个数据中可见:全国肥胖率为11.9%,超重率为30.1%。北方地区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其中天津超重率最高,达40.9%,北京肥胖率最高,为25.9%。

虽然这只是一张2013年的数据图,但是各省超重率、肥胖率数值以及排行清晰可见,并由此引发了网友们以《最胖最瘦省份出炉》为名义疯转。更有网友调侃“你在北方的寒夜里,一身肥膘!我在南方的艳阳天,身材苗条”。在这个引发网友大量转载的帖子里,附骥其后的肥胖者那些令人捧腹的种种尴尬和不便,更透露出社会对肥胖的种种焦虑。

肥胖是个世界性问题。据一份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牵头的研究显示,1975年到2014年间,全球肥胖人口从1.05亿升至6.41亿,而根据2014年的数据,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变化,也可从国内权威机构的表述中得到印证。今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在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人肥胖率是12%左右,不算是世界上最胖的,但现在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快。

这个增长到底有多快,根据《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透露:“2014年,山东省农村地区儿童中,17.2%的男孩和9.11%的女孩肥胖,而1985年两种性别的肥胖人口都不足1%。这意味着30年前,100个男孩里还不到一个是肥胖的,而现在6个男孩中就有一个。”难怪有专家感叹:“这是我见过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口最急剧的增长。”

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部分地区肥胖率持续走高的真正原因。城市化导致的不良生活方式无疑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城市高楼林立,生活节奏快,久坐不动、坐车便捷,美食、快餐种类丰富,所有这些成为滋养超重、肥胖的温床一点也不奇怪。

在一些城市里生活,想要有效运动保持健康,却发现健身房远且贵,步道远在郊区,绿地小若鸽笼,人行道、自行车道或被汽车占据或被尾气包围,周围大院、学校的操场设备很少对民众关闭。如此这般,对于控制体重和健康生活方式,往往只能放任自流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从城市波及至农村,呈全覆盖趋势。很多地方农村已经完全没有了过去“高枝啼鸟,小川游鱼”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早已经与城市无异,这也是为什么农村肥胖率和城市不相上下的原因。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先兆,也客观上造成了社会的集体焦虑。超重和肥胖在当下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绝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从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上着手治理。面对快速的超重率增长,有关部门应该有所自觉,改变观念,优化改良城市环境,将城市环境、现代生活田园化、绿色化,努力去除种种城市病,把提供健康生活场所作为一件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来办。

(《光明日报》)

2017-07-06 数据 2 2 燕赵都市报 c6359.html 1 肥胖更隐秘的问题 是被歧视和心理压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