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西域第一雄关:铁门关 2023年10月19日

在新疆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有一座被誉为“西域第一雄关”的铁门关,扼守在霍拉山与库鲁克山夹峙的陡峭峡谷出口,处于南北疆分界线和古丝绸之路中道咽喉,被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据史书记载,晋代就在此设关戍守,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称铁门关,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诗说的就是它。

金秋十月,我同家人在新疆旅游期间,游览了铁门关。铁门关现为新疆著名景区,面积5.7平方公里,由关楼、孔雀河、古丝绸之路遗址等十个景点组成。景区大门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铁门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王震将军1986年的手书。进入景区后向北拐,只见一座仿古二层楼阁坐落在路旁,雕梁画栋的古韵风姿富丽堂皇,楼上中央挂有“将军楼”牌匾。早在汉朝时,大将军班超率军途经铁门关,在关前休整、孔雀河饮马,最后,班超降服了争霸西域的匈奴势力,稳定了东汉王朝的西北边陲,功勋卓著。后人为纪念班超,在关前侧旁建造了将军楼,以示缅怀。当时的将军楼是值守铁门关的将军议事和临时居住之地,现将军楼系1994年在昔日旧址上依原样复建的。沿将军楼前的这条路再往北即是铁门关碑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途经铁门关,无不为这里雄奇秀丽的景致所深深吸引,从而大发感慨,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到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题铁门关楼》,诗中写道:“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这首诗生动描绘出铁门关的险峻,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和情感之作,也使得铁门关名扬天下。有两块碑文是乾隆皇帝为纪念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民国时期,驻守铁门关的将领在关前石壁上镌刻“襟山带河”,作为镇守关隘的真实写照。这些摩崖石刻与碑文共同组成了铁门关的碑林区,是铁门关积淀的一笔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纪念当年曾经在铁门关留下足迹的先人,关楼前通道旁塑有唐玄奘、张骞、班超、岑参等人的塑像。

铁门关曾是南北疆交通要冲,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关隘,是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名相张九龄写道:“铁门千术,回镇咽喉”,凸显它军事地位的重要。如今景区还留有诸多与军事有关的古迹,包括关楼遗址,古代屯兵遗址及存放弹药的山洞等,现在的关楼是1989年依照关楼原貌重建的。过门楼往里走,就进入了一条两山对峙的峡谷,峡谷曲折幽深,沿水流澎湃的孔雀河连绵30公里,一线中通,路倚奇石,崖壁如刀劈斧凿,河北岸紧贴山壁处的古道仍依稀可辨。1950年,王震将军亲临铁门关踏勘,筹建铁门关水电站。1959年水电站开始建设,公路改道,关口失去交通作用。峡谷中现已修建了260米长的拦河大坝,往日奇险无比的古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已淹没在水库的万顷碧波中。新建的水电站,把强大的电流输往各地。水库里游艇踏波,游人流连。峡谷中依山傍水,林木葱郁,百花争艳,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一派清新秀美的山水风光。

在关楼对面,过孔雀河大桥,即是铁门关水电站建站初期的旧址,闲置的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记忆着当年的辉煌。如今这里成了水草丰美的牧场,肥沃的草地上游动着成群的牛羊。旧址南北侧还有香梨园,园里的梨树都是几十年的老树,粗壮的树干,浓绿的枝叶,残留在高处那黄澄澄的香梨,散发着甜滋滋的诱人香味。这里的梨是正宗的库尔勒香梨,汁多无渣,果味香浓,令人难忘。穿过梨园,就到了公主岭山脚下。沿着800多米的盘山道拾阶而上,便可见到有两座“麻扎”。麻扎是新疆地区的穆斯林为“先贤达人”建造的显贵坟墓,意为拜谒之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两座麻扎里葬的是一位公主和牧羊人,传说古焉耆国的公主卓赫拉和牧羊人塔依尔相爱,阴险毒辣的丞相卡热汗唆使国王抓了塔依尔,并欲将他处死。卓赫拉得知后,设法救出了心上人一起逃走。丞相发现后立即派人追赶,这对有情人夜奔出关时不幸连人带马坠入了深涧。后人为缅怀这对为爱情和自由而死的恋人,在铁门关对面的山上建造了卓赫拉与塔依尔麻扎,这座山也得名为公主岭。

游完公主岭天色已晚,中午的太阳还有点晒,黄昏突感几分凉意,这里秋季降温快,昼夜温差大,不禁使人想起“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传说。在景区附近一家清真饭店里,我们围坐在圆桌旁,喝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羊汤,吃着皮酥肉嫩、美味可口的“沙木萨”,也就是烤包子,感到十分温暖舒坦。据说过去驻守铁门关的官兵也最爱喝羊汤、吃“沙木萨”。从古至今,在祖国大西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来就不缺少美景和佳肴。(郭云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