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丈夫韩风云是威县医务人员中驰援武汉的第一人 威县一家四口齐上阵共抗疫 2020年02月19日

韩风云在武汉一线

燕都融媒体记者

黄国清

在邢台市威县有这么一个家庭,丈夫韩风云是县医院ICU的护士,他也是威县医务人员中驰援武汉的第一人,妻子李艳芳是威县妇幼保健院的护士长,她一直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用另一种形式跟丈夫并肩作战。韩风云的父母参加了乡村的防控工作。他们一家是普通的,又是可敬的,特殊时期都以勇士的姿态护佑他人的安全。

“好好治疗,有我们在,你们会好的”

近日记者连线了在武汉洪山方舱医院的韩风云。他告诉记者自己是2月4日凌晨接到通知,要求4日早晨8点就出发。之前他积极写下了请战书,所以当通知下来的时候,他心里满是欣喜。一路颠簸,到武汉后入住宾馆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凝望着武汉静谧的夜色,韩风云知道自己已经投身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了。

2月5日防护培训开始。韩风云恨不能第一时间踏入医院,他积极报名,成为最早开始培训的医护人员。由于工作态度积极,他还成为临时党支部的委员。

7日他正式来到武汉洪山方舱医院,开始做护理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每次都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医院,穿防护服,做防护准备,接班的时间他从没有耽误过一分钟。

工作的几个小时需要穿尿不湿,为了安全,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不能做大幅度的动作,他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拘谨的机器人。最让他发怵的是护目镜,戴上后越勒越紧,脸部越来越疼,但是手却不能去动一下,否则会有安全隐患。但是他很乐观,也很风趣,他说这次还真长知识了,听女护士们说护目镜压得苹果肌生疼,他说自己以前还真没在意过哪里是苹果肌,这次可是再也忘不了了。在医院里,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援助的医护人员有一种特质,就是把遭罪的事都能说成玩笑,没有人把苦和累真的放在心头。洪山方舱医院是由洪山体育馆改建的,高高的屋顶,没有任何取暖设施,韩风云开玩笑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真充当了御寒服。”

除了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韩风云还是患者的“话聊师”,谁有什么不良情绪他都会前去开解,向他们传递战胜病魔的信心。韩风云说,在方舱医院里,他听到的方言是这辈子最多的,即便是大家都说普通话,但是口音里仍然会有地方味道。“好好治疗,有我们在,你们会好的。”是医护人员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如今在韩风云耳畔是有多种方言版本的,每个版本都是那么好听。

方舱医院上空飘荡着歌声

在方舱医院里,有几个瞬间让他感动不已。一些戴着党徽的轻症病人成为了医院的志愿者,他们举着喇叭四下宣传,请所有的患者注意卫生,把纸杯里的豆浆牛奶喝光倒掉,防止用火销毁时不能完全燃烧。他们还不断提醒医护人员注意休息,注意安全。这种场景让韩风云感觉医生患者像是一场战斗里的战友,亲密无间。有一次,方舱医院中间位置的几个患者围在一起轻声唱国歌,周围的人也跟着哼唱起来,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医院的上空都飘荡着轻轻的歌声,韩风云的眼角都湿润了。医院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之情,医院的墙上贴着国旗画,党旗画,很多人从画前经过时都忍不住深情注视,也有人在画前敬礼、默默宣誓。在这场战役中,祖国是每个人心里最踏实的依靠。

除了做医护工作,韩风云还是这里的“勤杂工”,无论是搬运物资,还是接全国各地赶来援助的医护人员,都被他看做分内之事。

说起在医院最开心的时刻,韩风云说,是看到患者出院时欢欣雀跃的样子。有一次一位爱跳广场舞的大妈听说自己能够出院了,马上做了几个广场舞的动作,病友们跟着她一起欢笑,祝贺她,向往着像她一样早日恢复健康。

“家里没事,家里有我”

李艳芳是威县妇幼保健院一名资深护士长,长期工作在护理岗位。对于丈夫韩风云请战到武汉一线去,她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去吧!家里有我!”简单坚定的一句话,给予抗疫英雄莫大的支持,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

疫情当前,威县妇幼保健院全体人员临时取消休假,李艳芳作为护士长以身作则,没有因为韩风云赴武汉抗疫请一天假,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本职岗位上。孩子爷爷奶奶身为老党员在基层一线做防控工作,不能来照顾十三岁的孙子和刚刚一周岁的孙女。李艳芳只能打电话向自己的母亲求助,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的母亲二话不说,随即赶来,照顾孩子、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样样做得周到细致,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

韩风云赴武汉以后,威县卫生健康局、威县妇幼保健院、威县总工会、威县妇联、威县县医院等领导多次进行慰问,并嘱咐家庭有什么生活困难要及时反映。李艳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家里没事,家里有我。”

韩风云的妈妈王月焕,今年67岁,是威县全礼村村委会成员,平时热心村里的公益活动,乡亲们谁家有事了,她都是跑在最前面去热心帮忙。由于突发疫情,大年初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便组织村民对全村封闭管理。王月焕主动担当起入户排查、村口执勤的工作,始终保持一名老战士的状态,做好各项工作。韩风云的爸爸韩洪章,他也是党员,在村里给乡亲们宣传村里封闭管理的政策,讲解有关疫情的最新动态。由于这个党员之家凡事处处做在前面,村民们都全力配合村党支部的管理。

韩风云的家是威县一个普通家庭,在特殊时期,他们家展示了老区人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他到疫情防控点 扔下400个口罩就走》后续:

当事人是防控志愿者

燕都融媒体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申润科

日前,邢台一好心男子来到桥西区张宽街道办事处,扔下400个医用一次性口罩和一张字条,匆匆走了。字条留言:将口罩转交给一线有需求的人员,署名“中国人”。本报2月18日对此进行了报道,引发市民纷纷为男子的行为点赞。

2月18日,记者通过多方寻找,联系到这名好心男子,他叫翟亚瑞,邢台市东马庄村人,目前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当日16时,在邢台市东马庄村疫情防控点,记者见到了翟亚瑞,他正在忙着为过往的群众测量体温。翟亚瑞说,每天最累的时候,就是中午和晚上下班小高峰,一边要为群众测体温,一边还要劝导他们排队,保持安全距离。当记者询问他,为什么为一线送口罩时,他哽咽地回答说,自己的亲哥哥在1996年因救溺水同学牺牲,之后,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资助他的家庭,“现在国家有难,我要回报国家和社会。”

东马庄村支部书记杨建设告诉记者,翟亚瑞在村里表现非常优秀,只要是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他都会主动参与。疫情发生后,他向村支部请战,志愿到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间,当他知道村中急需消毒液时,立马给村里支援了5大桶。“这个孩子非常有心,为了怕给村里添麻烦,自己解决吃饭等问题。”

一位参与疫情防控的村民说,2月17日,附近超市的老板为疫情防控点送来5箱方便面、5箱面包、5箱矿泉水,并告诉他们是匿名捐赠的。由于村中对捐赠的物品有相关要求,需要明确捐赠方才能接收。超市老板无奈之下,说出东西是翟亚瑞购买的,村里才同意接收。旁边另一个村民说,翟亚瑞为人低调,“大家知道东西是他捐赠,也没再提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