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两全其美 2019年08月02日

好样 齐白石 画

韩羽/文

一看这画儿,扑哧一笑。一看画跋,又扑哧一笑。真真个“好样”的葫芦、“好样”的小虫儿也。

这葫芦如没那小虫儿,不亦千篇一律的“依样葫芦”的葫芦,可是有了小虫儿,就不能呼为“葫芦”,而要改呼为“上边有个小虫儿”的“葫芦”了。岂只说法变了,更来劲儿的是死物儿有了活物儿的气息,有如“颊上添毫”,顿使葫芦神采奕奕了。葫芦沾了小虫儿的光。

这小虫儿,一瞅就知是瓢虫,多见于麦熟时候。我们山东家乡人呼之为“麦黄奶奶”。背上有红色硬壳,上有黑点。这偷活于乱草丛中的小虫儿,个头只有黑豆粒那么大,小得难以引人注目,更遑论入画。

可这小虫儿机灵,懂得借别人家颜料开自家染房,它就是凭靠着葫芦大摇大摆升阶登堂进入到画中来的。

是当然的事,看画的人第一眼瞅到的必定是葫芦(个头大,又据画幅之中心),继而方始觉察出黄色葫芦上有个小红点儿,复继而又发现那小红点儿上还有小黑点儿,下边还有小腿,憬然而悟,哇哈!还有个活物儿哩。于是这小活物儿成了人们视线的焦点,成了画儿的主角。

又是小虫儿沾了葫芦的光。

小虫儿和葫芦各适其适,两全其美。

试问:是缘于小虫儿和葫芦的阴错阳差,误打误撞?

还是白石老人的穿针引线,挥毫寄兴?

也或许是我“郢书燕说”?

(韩羽,画家、作家,现居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