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大师”滑倒在大讲堂 2019年04月29日

漫画/勾犇

本报评论员 刘采萍

知名高校华中师范大学最近因一场“讲座之争”成为焦点:4月18日,该校举办国学讲座,受邀主讲人讲授的内容引起一些学生不满,当场反驳,甚至称其“糟粕”。讲座结束后,更多学生在QQ空间、知乎等社交平台上继续讨论,质疑主讲人安德义的学术能力,发问“伪国学”有无资格登上自己学校的“博雅大讲堂”……

讨论引起舆论关注后,华中师大很快作出回应,“将继续改进工作,进一步规范讲座管理。”

1/

大学讲座,特别是著名高校的传统讲座,历来是学生看重的知识营养源,也是人们向往的大学学术氛围中最独特的风景。华中师大因其在武汉教育高地和全国师范院校中地位重要,一次普通讲座变成围观者远不止于本校师生的大热点,这或许是主讲者和校方都没有想到的。

“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这样的讲座主题,随意看来倒也无伤大雅。我们每天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或者一些公益讲座和活动中,不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教人“读点经典、有点爱心、少点怨气、多点反省、学点恭敬、担点责任”的无害鸡汤嘛,偶尔可能还会点个赞、转一下。

但是,站上高校大讲堂,向青年学子泼洒甚至硬灌这碗鸡汤,在今天这个时代,肯定行不通。即使顶着“大师”“专家”等高帽上台,没点真功夫硬本事,难免“滑倒”丢人。而且,越大越显眼的讲台,越会把滑稽表演的粗陋、傲慢和虚弱,表现得狼狈不堪。

“大家都很不耐烦,也很愤怒”,觉得作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受到了侮辱”;“大部分同学认为他讲的根本不是国学,是在歪曲国学,伤害真正的研究者”;“请人来讲座也要有鉴别能力”……

看看,这么刚的批评,这么锐的思考,这么直接的年轻人。他们是一堂贴着宏大标签却明显缺乏学术规范自觉的讲座,能够吸引的吗?是试图把“温柔的女人兴旺三代,爱抱怨的女人会坏三代”;“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穷人;贵人不耍脾气,耍脾气是贱人”这些逻辑混乱、价值暧昧的观点当作“传统”“国学”来兜售的“大师”,能够应付和调教的吗?

2/

华中师大学生“喷”大师、“怼”学校,表现得完全不像传统“我讲你听”教育模式下的沉默大多数——讲台与讲者之间,他们自有“配”与“不配”的衡量。

首先,这是个信息高度打通、高度透明的时代,随便哪个人贴着“大师”标签,他的成就风格、相关评价乃至行为轨迹,就不可能不被搜索引擎等工具高清呈现,又岂是海报上几句模糊的奉承之语可以美颜掩饰的?

其次,信息瀚海冲涌之下,不仅真伪更明晰,标准也不再单一。

比如最近,还有一则与学习有关的新闻值得关注:过去一年已有1827万人在B站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B站,即Bilibili网站,在许多人刻板地认为它只是“小孩儿们”的亚文化群落和娱乐精神体现的一个平台而已的时候,在95后一代眼中,B站成了学习新知识的“圣地”之一。

央视报道标题《知道吗?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像一个问句,也像一个提醒。年轻一代特别是95后,已经习惯在B站以及类似平台上学英语、学日语、学高数、学历史、学AI、学挖掘机……他们在如此发达和广阔的教育平台上学习一切,自然也包括国学和传统文化。他们当然会对现实中,于自己而言别有意义的母校大讲堂以及站在讲堂上的诸位“大师”,投去更严格的目光。

3/

这几天,还有一场全球关注的“世纪之辩”——4月19日,欧洲著名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与网红教授、加拿大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展开了一场票价昂贵、在线直播的辩论。两位学者都是粉丝众多且影响巨大,通过互联网和多语种的志愿翻译,他们的观点交锋在全球社交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

有意思的是,这场像华中师大“讲座之争”一样,也发生在一所大学讲堂上的辩论,同样被网友狠狠吐槽了一番,而且还不是被一所学校和讲一种语言的人们吐槽——批评的声音来自全世界,可能一点不比赞扬的声音小。

这就是当下“讲堂”之大、“讲堂”之宽广、“讲堂”之透明,以及站上“讲堂”之困难的真实写照。

批评不是挑衅,吐槽和弹幕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无聊与攻击。在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针对校方邀请的“大师”有理有据提出批驳的时候,也有学生当场对其表示了支持,称“大家可能真的要放下偏见……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这不正体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多元思考和平等态度?

大师滑倒也许很难看,但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有真正理解和信任一个更开放更真实的学习社会,我们从种种观点交锋与竞争中收获的,才会比失去的多。

网友评说

@刘余勤——很好奇,这种讲座如何能在一个高等学府举办?之前不审审吗……

@山窗听雪敲竹——问题有几个。第一,讲座确实算不上正统国学,没有学术价值,生活中讲讲可以。因此,学生的抵制没有问题。第二,这样的“大师”为何能堂而皇之出入湖北高校,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第三,强制听讲座,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的一个问题。

@浪淘沙——百家争鸣而已,内容偏激些其实也无所谓。精华与糟粕全部在太阳下面晒晒,大学生们应该知道如何选择、如何接受。

@宁静Demi——大学生不是温室花朵,各种言论亲眼见多了,热烈讨论后自有公论。

@Joan——深挖一下这样的“大师”为何能堂而皇之站上神圣的大学讲台,更有现实意义。

@十年砍柴——这样的大师登高校大雅之堂,实乃笑话。

@叮叮咚咚——现在有些国学讲座已经变了味,与现在的文明理念背道而驰。该有人管管了。

@射线——只要是让学生自由去听,而不是强迫,高校的这类讲座质量就会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