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2018年07月31日

徐 鲁/文

我创作的“与幼小者”三部曲,包括《冰心的故事》《陈伯吹的故事》《叶圣陶的故事》三本文学小传记。前两本已出版,《叶圣陶的故事》将于今年内出版。为什么要写这样三本传记故事呢?说起来这跟我高中时代读过的两本书有关。

我在贫寒的高中时代里,曾跟同学借阅过一本商务印书馆版的《居里夫人传》。这本传记文笔清新生动,在那个年代里,对我这个乡村少年确实起到了励志的作用。后来又读到了叶君健写的一本传记故事《鞋匠的儿子》,写童话家安徒生一生的经历的。似乎正是这两本书,让我最早体会到了名人传记能够感动心灵、励人心志、润泽成长的价值,也为我埋下了创作传记故事的种子。正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已有了。

我在写《陈伯吹的故事》的时候,看到陈伯吹的儿子、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先生,在回忆自己父亲给他的教育时也说过一个细节:他上中学时,有一部电影《发明大王爱迪生》正在上海上映。当时陈伯吹很忙,少年佳洱也在学校住读,可是父亲专门把他接了出去看了这部传记电影。又有一天,电影院里在上映另一部传记故事片《居里夫人》。那天正好下大雨,陈伯吹又一次把少年佳洱从学校里接出来,陪儿子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陈伯吹对儿子说:“你要是能像居里夫人那样,将来在科学上有所发现,能够对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那该多好啊!”

父亲的这些话一直留在陈佳洱的心里。也许正是因为居里夫人、爱迪生这样的人物传记电影起到了“励志”作用,陈佳洱长大后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真的成了对祖国、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所以我在写这个“与幼小者”三部曲时,也会不断提醒自己,不可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励志”精神,更不要忘记了对青少年们的积极、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我希望自己所写的不仅仅是三本富有故事性和文学色彩的人物传记,更是献给少年朋友们的“励志之书”。

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初心”,所以在每本书中,我尽量去挖掘贯穿在叶圣陶、冰心、陈伯吹一生中那些熠熠闪耀着品格光华的故事细节,展现他们以寸草春晖般的赤子之心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因为这三位名家都是中国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一代宗师,毕生都在“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所以我在书中也特别展现了他们热爱赤脚儿童、以儿童为友、“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大爱之心。正如冰心老人所说:“从事儿童文学必须拥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慈母般的心;儿童文学应该给世界爱与美。”陈伯吹先生也说过:“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高尚的心地,应该为孩子们指向光明幸福的去处。”

此外,在这三位世纪老人身上,都有着对光明、对真理、对自己所选定的理想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宝贵素质,以及作为教育家和一代宗师的那种言传身教、默默奉献、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叶圣陶在童话名作《蚕和蚂蚁》里那一首小诗里写道:“我们赞美工作,工作就是生命……工作!工作!——我们永远的歌声”;陈伯吹在《光明的烛》里也礼赞过红烛所发出的不熄的光亮;冰心更是在小诗里不断写到“奋斗的血雨”。这是他们笔下的辛勤的蚕与蚂蚁的歌,也是他们一生“只拣儿童多处行”、勤恳为孩子们劳作的真实写照。

我很赞成利丽安·史密斯的一个说法:“阅读历史和传记能够矫正短视的人生观。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时代,只是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之始到未知的将来这一漫长旅途上的一小段路程时,就会产生了解其他时代、其他国度和人物生活的愿望。”(徐鲁,作家,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