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人间天河”跃峰渠 2017年12月17日

特约撰稿 仇进忠

十月金秋,笔者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第一次目睹了跃峰渠的风姿。以往,只知闻名世界的河南林州红旗渠,这次才发现跃峰渠堪与红旗渠媲美,真是相见恨晚。

走近跃峰渠

10月25日,驱车来到峰峰矿区药王谷。虽已是深秋季节,但这里依然花红草绿,宽阔的跃峰渠观景大道随山势蜿蜒起伏,刻在跃峰渠桥梁和石壁上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标语依然清晰醒目。

刚刚落成的跃峰渠纪念馆,就高架在流经药王谷景区的跃峰渠之上,玻璃结构的地面和墙体,可以看到跃峰渠的清清碧波从脚下穿过。这个由农民企业家投资兴建的纪念馆,面积达680平方米,展馆里400多件珍贵实物和照片,真实再现了40多年前兴建跃峰渠的英雄业绩。向导和讲解是特地赶来的当年亲历者、时任跃峰渠工程矿区民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杜良盛老人。他绘声绘色的介绍,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

邯郸西南部山区自古以来干旱缺水、十年九灾,民不聊生,战国时代,西门豹治邺斗河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水害、造福人民,毛主席发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大兴水利的号召,跃峰渠就是那个时代水利工程的一个缩影。

跃峰渠,顾名思义穿山跃峰、奔流不息之意。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引漳河水入邯的大型水利工程,它贯穿涉县、磁县、武安、峰峰矿区、邯郸县等五个县区,总长244.98公里。它举十多万人之力,主干渠跨越54座山峰,穿过23个隧洞,横跨49道沟壑,建渡槽11座,其工程规模、施工难度远超闻名全国的红旗渠,被誉为“人间天河”。只是跃峰渠在当时没有被广泛宣传,鲜为人知。

回望创业年代

漫步蜿蜒壮观的跃峰渠,有着“亚洲之最”美誉的险峰大渡槽映入眼帘。它坐落在邯郸磁县白土镇张二庄东南,飞跨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总长212米,主拱跨106米,高33米,历经岁月洗礼、地形变动、山洪和泥石流冲击而风采依旧。

66岁的杜良盛老人说,在大会战期间,十几万民工大军在百公里战线上摆开战场,有小伙子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也有不让须眉的巾帼“铁姑娘队”。他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时,施工机械和材料极端缺乏,他们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用土胎模代替木排架,用石头砌拱代替混凝土,没有任何大型搬运机械,靠肩扛手抬把一块块石料运上悬崖陡壁。

由峰峰矿区民工团修建的“十里洞”隧道,长5.2公里,是跃峰渠最长的一个隧道,也是地质结构最复杂的隧道。有含水层、火焦岩、风化岩、裂礓石等,他们攻克道道难关,战胜一次次塌方,奋战11个月终于胜利完工。在磁县、邯郸县民工团的施工地段,要把跃峰渠建在100多米涧壁如削的悬崖半山腰,他们如蚂蚁搬家用自己的双肩一趟趟把石料、沙子、水泥搬运上山。他们还互相鼓励地唱起歌谣:小道不足一尺宽,下连漳河上接天;民工肩上千斤重,上山好像走平川。

杜良盛老人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渡槽使用了98种规格石材、26780块料石,对每一块料石都要求“六面十二棱对得齐、长短不差两毫米”,并定位标号、建档立卡,石料怎么运放、砌在哪、谁来砌都有据可查。正是这种对施工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留下了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一处处优质工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跃峰渠灌溉农田面积65万亩,解决了数十万人的饮水困难,满足了邯钢、马电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用水,也缓解了邯郸市民的用水问题。至今,跃峰渠依然润泽造福着一方百姓。

史诗永传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置身于沿途山势奇特秀美,举目万山层林尽染的跃峰渠畔,我不由想起了毛泽东的诗句,内心为眼前这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深深打动。

在跃峰渠四分主干渠旁,至今矗立着两座墓碑,两位年轻的英雄就长眠在这里。在施工会战中,施德恩、王素明两位民工迎险作业,因哑炮突然爆炸壮烈牺牲,施德恩年仅20岁,王素明也只有26岁。据统计,为建造跃峰渠,先后有70名民工和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79人负伤致残,英雄壮举感天地。

就在10月29日,跃峰渠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时任跃峰渠工程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李鸣魁的36位亲属。他们过去常听李鸣魁念叨跃峰渠,但从没来过,这次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参观期间,李鸣魁的5个子女感慨万千,深为父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打动。

温故而知新。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邯郸是要复兴的”,毛主席一生中曾经26次来过邯郸,对邯郸寄予厚望。经过数十年奋斗,邯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之都、第一批国家试点智慧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跃峰渠水利工程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大大改变了邯郸西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绵亘蜿蜒的跃峰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崇山峻岭中,一座座雄伟壮观的桥梁、隧洞、渡槽点缀其间,成为太行山的一道靓丽风景。它像一座无言丰碑,记载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